腰椎体表定位,椎体的体表定位
本文目录一览:
颈椎如何定位?
1、颈椎:
(1)方法:采坐姿实施,并令患者正坐。
(2)颈椎椎体位置判定:颈椎椎体判定以C2及C7较易判定,其余各颈椎椎体则以此两椎体来推定。
a.C2:由头骨以下,首先摸到的棘突:
b.C7:靠近双肩,较突出的棘突为C7及T1,但当头部摇动时,会跟着活动的是C7。
c.C1:此椎体由棘突无法摸到,但其横突位于枕骨下方、耳朵正后方位置。
2、胸椎:
(1)方法:采俯卧姿势实施,并令患者双手掌心朝上平放于身体两侧。
(2)胸椎椎体位置判定:胸椎椎体判定以T4、T7及T1较易判定,其余各胸椎体则以此三椎体来推定。
a.T1:如上所述,靠近双肩,较突出且不会随著头部转动的椎动即是T1
b.T4:在肩胛骨靠人体内侧较突出的正中点联机之椎体即是T4。
c.T7:在肩胛骨最下端的平行联机之椎体即是T7。
d.T10:以T4-T7之等倍距离,由T7向下延伸点的椎体即是T10。
e.T2,T3:由T1往下一、二椎体是(或由T4往上一、二椎体即为T3,T2)。
f.T5,T6:由T4往下一、二椎体(或由T7往上一、二椎体即为T6,T5)。
g.T8,T9:由T7往下一、二椎体即是。
h.T11,T12:由T10往下一、二椎体即是。
3、腰椎:
(1)方法如胸椎。
(2)腰椎椎体位,置判定:腰椎椎体判定发L4较易判定,其余各腰椎椎体则以此推定。
a.L4:与骨盆顶点的联机即为L4。
b.L3,L5:由L4往上及往下各一椎体,即为L3及L5。
C.L1,L2:由L3往上一、二椎体即是(或由T12往下一,二椎体即是)。
颈椎微调手法
枕寰枢复合关节应用解剖
从解剖上看,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是分属于不同节段的两个运动单元,而从运动生理的角度分析,这两节段更象是同一生理性关节的不同组成。两者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协同,共同参与头颈的功能活动。
1,关节连接
(1)寰枢关节。寰枢关节包括三个解剖性关节:其中中央部分是寰齿关节,两侧为寰枢后关节。
(2)寰枕关节。寰枕关节由寰椎侧块的上关节面和枕骨髁所组成,为一球窝关节。
2,韧带连接
(1)连接枢椎齿突和椎体的韧带 维持枕寰枢复合关节稳定性的最重要韧带结构都与枢椎齿突有关。
(2)连接寰椎前弓和枢椎椎体前面的韧带。
(3)连接寰椎后弓和枢椎棘突,后关节突的韧带
3,血管于神经
寰椎横韧带的后面容纳脊髓,
寰椎后弓上面上关节突后下方有一沟,容纳椎动脉通过称椎动脉沟。
部分人群自上关节突后缘至后弓,有一骨桥斜架在椎动脉沟上方,呈环状,即为椎动脉沟环。
4,枕下肌,枕下三角枕下肌群为头上,下斜肌和头大,小直肌,为头部后伸和旋转的主要肌群;
枕下三角由头上下斜肌,头大直肌和寰椎后弓围成。
第一至第五腰椎怎么定位?相应体表标志怎么对应?
一般来讲,系皮带身体两侧突起及髂嵴最高点连线通过第四腰椎体下部或第四,第五腰椎间隙,第四腰椎上一横姆指宽度即为第三腰椎棘突,依次类推为第二腰椎和第一腰椎棘突。
两侧骼嵴最高点的连线约平第4腰椎棘突,可作为腰椎穿刺的定位标志。
腰三腰四间隙或者腰四腰五,成人可以往上到腰二腰三间隙。因为:
1、在马尾神经平面以下,不会伤到神经。
2、此处棘突平直,棘突间间隙大,容易进针。
扩展资料:
腰椎有5个,椎体高大,前高后低,呈肾形。椎孔大,呈三角形,大于胸椎,小于颈椎。关节突呈矢状位,上关节突的关节面凹,向后内侧,下关节突的关节面凸,向前外侧。上关节的外侧有一乳突,棘突为四方形的骨板,水平地突向后。
横突短而薄,伸向后外方,根部的后下侧有一小结节,称为副突,在发生过程中横突与肋同源,副突应为真正的横突。
第1~第3腰椎的横突逐渐增长,以第3腰椎最长,第4、5腰椎的则逐渐变短。第5腰椎椎体特别大,椎体前面特别高,当第5腰椎与骶骨相接时,构成向前凸的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腰椎
T12 椎体在什么位置
T12椎体椎体的体表定位,也就是人体的第十二节胸椎.
第十二节胸椎在人体的胸腰部的交界的位置。如果是身体比较瘦弱的人椎体的体表定位,当做弯腰动作、弓背动作时椎体的体表定位,可以看见后背部的第十二根肋骨,也就是胸背部的最后一根肋骨,是整个胸背部最短的一根肋骨,沿着这个肋骨向整个后背部的中间移动,与这个肋骨连接的胸椎就是第十二胸椎,上面连接的是第十一胸椎,下面连接着第一腰椎。
如果是身体比较胖或者比较结实的人,一般比较难以摸到第十二根肋骨的根部,最多能摸到第十二根肋骨的头部。可以将左右两个第十二根肋骨的头部最下边缘用一条直线连接起来,这条直线与整个脊柱的交点就是第二腰椎,再向上5-8cm,或者再向上查两个脊椎,就是第十二胸椎。
扩展资料
腰大肌起始肌腱位于T12-L5椎体及横突,周围神经走行复杂,髂腰肌长期受牵拉、扭转出现劳损,导致肌肉内神经循行之处发生病变,常见表现就是腰痛、腹股沟压痛、腹股沟至股骨小转子周围疼痛等。
另一方面,有学者认为腰部肌肉无力引起的腰椎失稳与腰痛互为因果,髂腰肌功能出现缺陷不能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将会出现腰椎节段失稳,从而导致腰痛,而腰痛后出现的腰部活动保护机制会进一步减少腰部活动,造成髂腰肌功能进一步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