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黑客业务 » 等着我没找到的人,等着你马未都找人

等着我没找到的人,等着你马未都找人

作者:hacker 时间:2023-01-30 阅读数:111人阅读

本文目录一览:

马未都的主要作品

马未都先生于2008年1月1日起做客央视《百家讲坛》,先后播出52讲。分别为《马未都说家具收藏》(共10讲)、《马未都说陶瓷收藏》(共23讲)、《马未都说玉器收藏》(共8讲)、《马未都说漆器收藏》(共3讲)和《马未都说收藏杂项》(共7讲),以及《薪火相传说收藏》。

【播出目录】

2008年:

1月01日播出 马未都说家具收藏(一)中国收藏

1月04日播出 马未都说家具收藏(四)正襟危坐

1月05日播出 马未都说家具收藏(五)拍案惊奇

1月06日播出 马未都说家具收藏(六)箱柜传奇

1月12日播出 马未都说家具收藏(七)小家具大境界

1月13日播出 马未都说家具收藏(八)软硬兼用

1月19日播出 马未都说家具收藏(九)去伪存真

1月20日播出 马未都说家具收藏(十)大器晚成

1月26日播出马未都说陶瓷收藏(一)曙光初现

1月27日播出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二)变土为金

2月02日播出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三)稀世珍瓷

2月03日播出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四)皇家珍瓷

2月16日播出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五)五彩珍瓷

2月17日播出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六)民窑传奇(上)

2月23日播出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七)民窑传奇(下)

2月24日播出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八)瓷中神话:元青花

3月24日播出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九)永宣青花

3月25日播出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十)成弘青花

3月26日播出马未都说陶瓷收藏(十一)嘉万青花

3月27日播出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十二)明亡清兴话青花

3月28日播出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十三)雍乾青花

3月29日播出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十四)晚清青花

7月07日播出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十五)瓷中珍品釉里红

7月08日播出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十六)颜色釉传奇(上)

7月09日播出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十七)颜色釉传奇(下)

7月10日播出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十八)光彩夺目说五彩

7月11日播出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十九)争雄斗艳说斗彩

7月14日播出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二十)皇家专用瓷珐琅彩

7月15日播出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二十一)艳压群芳话粉彩

7月16日播出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二十二)外销瓷的神话

7月17日播出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二十三)陶瓷的收藏与辩伪

8月25日播出 马未都说玉器收藏(一)神秘的玉器童年

8月26日播出 马未都说玉器收藏(二)夏商周的美玉

8月27日播出 马未都说玉器收藏(三)新奇的德玉文化

8月28日播出 马未都说玉器收藏(四)鼎盛汉玉

8月29日播出 马未都说玉器收藏(五)隋唐辽金话美玉

9月01日播出 马未都说玉器收藏(六)宋元明玉器

9月02日播出 马未都说玉器收藏(七)巅峰时代

9月03日播出 马未都说玉器收藏(八)真假美玉

2009年:

2月02日播出 马未都说漆器收藏(一)早期漆器

2月03日播出 马未都说漆器收藏(二)唐宋明清的漆器

2月04日播出 马未都说漆器收藏(三)动刀的漆器

2月05日播出 马未都说收藏杂项(一)镶嵌艺术

2月06日播出 马未都说收藏杂项(二)竹雕传奇

2月09日播出 马未都说收藏杂项(三)名贵材料的雕刻

2月10日播出 马未都说收藏杂项(四)名扬天下宣德炉

2月11日播出 马未都说收藏杂项(五)东方奇葩景泰蓝

2月12日播出 马未都说收藏杂项(六)掌中乾坤鼻烟壶(上)

2月13日播出 马未都说收藏杂项(七)掌中乾坤鼻烟壶(下)

2月14日播出 马未都说收藏 薪火相传说收藏 家具篇

自序

第一讲盛世收藏——关于收藏

第二讲 床前明月——中国的坐具

第三讲 一榻清风——中国的床具

第四讲 正襟危坐——中国的椅具

第五讲 拍案惊奇——中国的承具

第六讲 藏器待时——中国的储具

第七讲 别具匠心——中国的屏、几、架

第八讲 魏紫姚黄——中国家具的用材

第九讲 博物洽闻——家具的辨伪

第十讲 随方制象——中国的明清家具

后记

陶瓷篇

出版社:中华书局

定价:32元

目录:

第一讲 陶瓷文明 曙光初现——陶器诞生

第二讲 变土为金独步天下——早期瓷器

第三讲 寥若晨星 珍如拱璧——汝窑

第四讲 高山仰止 卓越千古——官窑 哥窑

第五讲 云蒸霞蔚 如冰类雪——钧窑定窑

第六讲 和光同尘 分外妖娆——宋代北方民窑

第七讲 仪态万方 分庭抗礼——宋代南方民窑

第八讲 马背驰骋 独树一帜——辽、金、西夏、元瓷器

第九讲一统江山君临天下——元青花

第十讲 苏麻离青 深入胎骨——明早期青花

第十一讲 各领风骚 谋求变化——明中期青花

第十二讲 火光炸天 四时雷电——明晚期青花

陶瓷篇(下)

出版社:中华书局

定价:32元

目录:

第十三讲 晕染江山 墨分五色——过渡期及清早期

第十四讲 规矩方圆 熟能生巧——清中期青花

第十五讲 夕阳余晖 晚霞如画——清中晚期及民国青花

第十六讲 旭日初升 渐入佳境——釉里红

第十七讲 日升月恒 皇天后土——颜色釉(上)

第十八讲 雨后霁霞 春来江水——颜色釉(下)

第十九讲 五色斑斓 多彩绚丽——五彩

第二十讲 淡雅宜人 争雄斗艳——斗彩

第二十一讲 瑰丽奇珍 皇家风范——珐琅彩

第二十二讲 疏影暗香 繁花似锦——粉彩

第二十三讲 瓷器外销 东风西渐——外销瓷

第二十四阱 窑火千年 臻于化境——陶瓷的境界

后记

玉器篇

出版社:中华书局

定价:29元

目录

第一讲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新石器时代玉器

第二讲 维天之命 玉为祥瑞——夏、商、西周玉器

第三讲 谦谦君子比德于玉——春秋、战国玉器

第四讲 君子无故 玉不去身——汉代玉器

第五讲 隋钗唐銙 异域交流——隋唐玉器

第六讲 世俗风情 温故知新——宋代玉器

第七讲 马背民族 春水秋山——辽、金、元玉器

第八讲 良工巧匠 如意吉祥——明代玉器

第九讲 穷极工巧 风华绝代——清代玉器

第十讲 典章文物 精神力量——玉器收藏

后 记

杂项篇

内容简介

《马未都说收藏》系根据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所做关于杂项的11期讲座内容整理而成,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全书共11章,详细介绍了漆器、镶嵌艺术、竹雕艺术、名贵材质雕刻、明清铜器、景泰蓝、鼻烟壶,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尤以大量生动实例作为佐证,读者会在不经意间领略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作者精心选配的近300幅相关图片,更是起到锦上添花之功,为《马未都说收藏》增色不少。

目录

第一讲 漆艺之光 曲水流觞——早期漆器

第二讲 粉饰生活 千文万华——唐至清代漆器

第三讲 捉刀代笔 科罗曼多——雕刻漆器

第四讲 含英咀华 百宝争辉——镶嵌艺术

第五讲 雕镂精湛 妙趣横生——竹雕艺术

第六讲 文玩珍赏 游刃有余——名贵材质雕刻

第七讲 炉火纯青 铸造精湛——明清铜器

第八讲 掐丝填彩 繁缛华丽——景泰蓝

第九讲 方寸之间 别有洞天——鼻烟壶(上)

第十讲 秋水盈光 掌中乾坤——鼻烟壶(下)

第十一讲 文明积累 受用清福——文化的力量

《马未都说:枕上篇》

人情

智者乐山,仁者乐水

——《论语》

事理

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尚书》

文化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文心雕龙》

杂谈

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文赋》

内容简介:

我是一个对各类事物都感兴趣的人,十分愿意思考其规律,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大家熟知的文物收藏不过是我的业余爱好。早年喜欢过文学,错以为文学是一生的事业,后来发现人生有许多事情比文学还绚烂多彩,就势利地离文学远去了。走进文物领域,深知此处积淀之厚,非一世之功不可攻入,故兴趣盎然。世上凡能成事的人都要保持这种兴奋,持之以恒。王安石所以说:君子不可以不知恒。

《马未都说:车上篇》

人情:记人之善,忘人之过。——《三国志》

事理: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

文化: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汉书》

杂谈: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卜居》

内容简介

写这套丛书时马未都五十三岁,自称此套书是对前半生的一个总结,也是个人生经验的大汇集。马曰:如果我的出生是起点,如今算是一站,下半生决没有等长的时间了。所以古人常常发出哀叹,人生苦短。其实短长都罢,关键是要活得明白。这套小书理应叫“明白集”。

《马未都说》一套三本,分别用了“枕上篇”、“车上篇”“厕上篇”,每篇都按照人情、事理、文化、杂谈四个部分分类,写了很多关于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人生的感悟,并用自己半生的经历和观察力,拨开纷纭的现象,直接探究事理的本质,而书中提出的一些关于艺术的普及和创新的观念,无不体现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担忧。

《马未都说:厕上篇》

人情: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道德经》

事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

文化:苏世独立,横而不流。

——《九章》

杂谈: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论衡》

《茶当酒集》

读史如品茶,涤烦疗渴,回味绵长,所以第一节为茶;收藏如饮酒,一杯可醉,五斗高谈,所以第二节为酒.....

作 者: 马未都 著

出 版 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4-1

字 数: 230000

页 数: 308

开 本: 16开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03941122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定价:49.80 都嘟

《都嘟》,马未都戏言“都嘟”二字颇有卖萌嫌疑,其实,“都”为本人,“嘟”是听他嘟嘟囔囔的意思。先生谦逊幽默如此,但《都嘟》却实为一档有态度、讲道理的文化脱口秀。

《都嘟》的态度文化,还体现在这是一个可以根据网友的要求来策划选题的节目,也就是“您想听什么,我就说什么”,可谓顺应民心的诚意之作。故而马先生为自己的节目赐名《都嘟》,意为无所不谈的自说自话,其中亦有自由之意。

节目目录:

第1期方言文学的魅力

第2期高仓健,半生未娶悼前妻

第3期最牛EMBA导师

第4期中国好赌徒

第5期被玷污的艺术

第6期人在江湖飘

第7期逆天的西瓜

第8期上了鸭子的当

第9期杜甫PK废话体

第10期文化无节操 娱乐无底线

第11期你为啥还不成功

第12期方言造就首富

第13期新武侠徐克

第14期末代公主摆地摊

第15期方言造就谐星

第16期十亿人网上摆地摊

第17期厕所那些事(上)

第18期厕所那些事(下)

第19期我和我的小伙伴之王朔(上)

第20期我和我的小伙伴之王朔(下)

第21期骗你没商量

第22期我的小伙伴之冯小刚

第23期传奇背后的历史(上)

第24期传奇背后的历史(下)

第25期欠债就还钱

第26期民国老照片

第27期马末说马

第28期开门大吉

第29期北京的庙会

第30期北京的四九城

第31期爱的距离

第32期砍价的秘密

第33期古人都吃啥

第34期吃盐也上瘾

第35期毒品毁一生

第36期博物馆惊魂夜(上)

第37期博物馆惊魂夜(下)

第38期大衣哥的烦恼

第39期狼与图腾

第40期清明未解之谜

第41期我的小伙伴之海岩

第42期中国制造怎么了(上)

第43期中国制造怎么了(下)

第44期想回家的大佛

第45期奇人安思远

第46期说文解字

第47期古人都学啥(上)

第48期古人都学啥(下)

第49期喵星人

第50期汪星人

都嘟一夏特别节目

第51期路怒是种病-脱手秀:战国到西汉时期马车上的銮铃

第52期深海沉船宝藏(上)

第53期深海沉船宝藏(下)

第54期辞职走天下

第55期预言中国

第56期大院文化

第57期高考时节说科举(一)

第58期高考时节说科举(二)

第58期抄袭!抄袭!

第60期禁烟令

第61期神奇的两根棍

第62期金榜题名时

第63期落榜者的别样人生

第64期盗墓与考古(一)

第65期盗墓与考古(二)

第66期盗墓与考古(三)

第67期盗墓与考古(四)

第68期古代帝王洗澡秘闻

第69期千年不洗的欧洲

第70期日货的爱与恨

第71期马未都说中医(一)

第72期马未都说中医(二)

第73期马未都的人生信条

第74期马未都游记之意大利

第75期留学生:一代不如一代

第76期古董之调包记

第77期古董之现形记

第78期古董之变身记

第79期龙的演化

第80期马未都的销售秘诀

第81期洞房花烛夜

第82期当死亡降临时

第83期二胎,为什么要生

有人说马未都学历不高,但看起来很有文化,这是为什么?

有人说马未都学历不高,但看起来很有文化,这是为什么呢?诚然,如今很多知名人士的学历都不高。

比如说我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等着你马未都找人他小学没上完就回家种地了,虽然后来补上了,但是按道理说他也错过了学习的最佳时段。

还有近代的一位大师级人物陈寅恪,梁启超向当时的北大校长梅贻琦推荐陈寅恪,梅校长就问陈寅恪是什么学历,有什么著作,梁启超说这些他都没有,只是在国外读过十几年的书,梅校长又问梁启超,那陈寅恪的学问比他如何,梁启超说我也算是著作等身,但是我的那些书还不及陈寅恪的一篇小短文,于是梅校长破例聘请了陈寅恪,后来陈寅恪成为了“教授的教授”,学生听不懂他的课,到后来来听课的全都是教授。

在上个世纪,大师辈出的时代里,这种学历不高的大师比比皆是。

那么,为什么这些人学历不高,看起来都很有文化呢?这不是偶然,学历只是代表一个人的过去,不代表一个人的将来,人的命运和见识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自己是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的。

这些人学历不高,但是有文化,那就是他们背后的努力,或许没有在学校里接受过教育,但是, 社会 ,世界,书本都是学习的地方,像马未都这些人就是通过自己自觉地学习,才让自己变成了一个文化人!或许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还得听他们讲,很多学历不高或者根本没有学历的人还在给大学生甚至是研究生,博士生讲课。

所以,自觉地学习很重要,出了学校也不能停止学习,生活中处处可以学习,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

首先我想说的是——学历高并不等于有文化,我见过不少学历很高但说话幼稚如小学生,思想酸腐、僵化,与 社会 格格不入的,我觉得这种人学历再高也难有大的出息。

反之,有些人虽然没有接受过多少正规教育,但是后天的学习能力强,加上悟性高和肯钻研,反而能给人既有文化又有能力的感觉, 马未都 便是这样的一个人。

马未都1955年于北京出生,祖籍山东荣成,由于那个年代的特殊性,他只读到四年级便没再读书了,然后下乡当知青,回城后又当了几年机床铣工,于1980开始文学创作。

那年他26岁,全凭自己的实力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而学历对他来说已经不重要了。

从他写的《今夜月儿圆》来看,情节生动,用词精准而简练,已颇有专业作家的老辣劲,这肯定与他平时的努力积累有关系。

据说他非常好学,看过很多书,那个年代有段时间很多人都将家里的藏书烧了,马未都就去捡这些书回来看,比如《简爱》这本书他看过好几遍了还不知道书名是什么,因为书皮被烧掉了。

广泛的阅读使得马未都拥有深厚的知识结构和较于常人的认知,这不仅体现在他的作品上,也体现在他挖掘作家的眼光上,比如 王朔、刘震云 和 苏童 ,都是他挖掘的。

马未都曾说:“我读过的书甚至比官方系统培养出来的人读的更多,如果我按照官方系统去读书,我今天是博士后,一定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一语道尽了他平时的用功。

通过学校教育获得的知识只是体现文化的一种,后天自我的学习和积累才是最重要的,马未都的知识量多且全面,所以他给人知识渊博、学富五车的感觉。

马未都从当编辑开始便喜欢收藏,经常去旧货市场或者卖古董的地方淘货,而那时候又恰恰是中国改革开放不久,百废待兴,没有几个人有闲心玩收藏,这就给了他一个机会。

等到收藏开始热起来时,他淘回来的东西就值大钱了,这既是时代所赋予的机遇,也跟他个人的努力和远见有关。

众所周知,收藏古董文物是件极其考验眼力和甄别能力的活儿,要是看走眼了,分分钟都能倾家荡产。尽管和他同期的不少人破产的破产,改行的改行,但马未都却能一直做下来,并且做出了大成绩,这跟他的潜心钻研分不开。

马未都说:“ 搞文物收藏不能太贪。收藏进门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把喜欢的门类的书读一遍,只带着钱去收藏,必死无疑。 ”

因此他常常能一眼就分辨出一件文物的真假以及它的出产年代,进而能对文物的价格心中有数,如此,就不容易发生看走眼的事了。

从他近年主持的《都嘟》、《观复都嘟》、《马说陶瓷》和《马未都说收藏》来看,每一集都有很多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无疑都是他从他几十年的收藏经验以及看过的书本里得来的。

这几十年里,他一边玩收藏,一边主持收藏节目和出版跟收藏有关的书,已然是一位收藏界的大家,民族文化的传播者,这样的人,何须再用学历来衡量?

他最高明的地方在于他不仅仅是一个收藏家和商人,他还有民族大义,有情怀,比如:他创办了 观复博物馆 ,将自己的收藏无偿捐出,只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些文物。

他在其主持的某个节目中说:“文物最后大多都会进入博物馆,一旦进入博物馆,就是整个民族的乐趣。”体现出了他对文物的责任感,并且为文物找到了最佳的归宿。

也是他高于一般商家和收藏家的地方。

他精明洞察,但又不唯利是图,用他自己的话说:“人生有三个阶段,年轻时趋利,中年趋名,到了名利都有时,第三个阶段就是 安放灵魂 。”

所以我想套用一句网友的话来评价他—— 莫叹前人皆名士,人间已有马未都 。

学历是分不同时期而论的。相对学历而论高低。在他同期马未都的学历算是比较高的,要不然他也进不了报社。再者说学历是学习的经历,不包括自学。只要是有一定知识基础,就有能力自学成才,这样的例子很多。所以,这都是正常现象。

依照马未都当前的影响力、知名度和他给我们带来的作品看,马未都当之无愧是一个文化人。

马未都为什么能够称得上文化人呢?我想有以下原因:

1、有学历不等于有文化,马未都是一个爱学习的人,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以及对中国古典国学和文物的研究,让他成为了一个有文化的人。

马未都出生于1955年3月22日,生于北京。小学四年级没读完就辍学了,早年时间下过乡当过知青,然后插过秧,之后到城里面当了几年机床铣工。后来开始文学创作,并于80年代开始收藏文物,至1996年10月,在马未都的主持下,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终于获准成立了。

自从进入到收藏界以后,马未都的人生就完全开挂了。

在进入收藏界以前,马未都凭借一部小说出名,这部小说叫《今夜月儿圆》,1981年《中国青年报》用一个整版发表了这部小说,后来马未都成为《青年文学》的编辑。在做编辑期间,马未都凭借自己的学识发掘了王朔、刘震云等一批文学家,而且还和他们一起组建了“海马影视创作室”,创作了颇具影响力的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海马歌舞厅》等。

之后,马未都写了很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例如1992年出版的《马说陶瓷》等,还出版了大量的关于文物鉴赏、文物研究的论文及优雅的散文。其中2002年出版《中国古代门窗》还获得了第六届国家图书奖、第二届全国优秀艺术图书奖一等奖。

而在2008年的时候,马未都先生做客央视的《百家讲坛》,先后播出52讲。在这52讲里面,马未都系统性的讲解了关于“家具收藏、陶瓷收藏、玉器收藏、漆器收藏”等多个课程,这些课程的专业度、趣味度都受到了人们大众的一致好评,一举让马未都成为中国当代收藏界的大佬。

尤其是2008年的时候,马未都以745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2008第三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5位。这样的优异成绩,让马未都成为全国的名人。

从以上马未都的经历来看,可以看出马未都是一个特别爱学习、爱读书、爱研究、爱钻研的人,因为我们都知道,要想在文学创作上有所成就,以及拥有鉴别文物的能力,都是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研究的。这些都是考验一个人真实能力的技术活,如果没有实打实的能力,马未都也获得不了那么高的成就。

以成就和结果论英雄,马未都已经是一个实至名归的文化人了。

2、马未都的有文化,还体现在他是一个有 历史 担当、有民族气节的人。

提到马未都,就不得不说“观复博物馆”。观复博物馆是马未都先生于1996年所创办的一家博物馆,观复博物馆强调“与古人对话,与文化同行”,展览侧重开放形式,强调人与 历史 的沟通,突出传统文化的亲和力。从1996年开始到现在,观复博物馆举办了众多展览,让世人以及全世界的人都见识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典雅、庄重和文明的魅力。

并且马未都强调博物馆是一个承载文化和人文 历史 的地方,从这个角度看马未都,就不得不说马未都是一个很有 历史 担当的人。因为他不仅仅是是一个作家、商人、收藏家,还是一个传播者、教育者。他用自己的书籍、文字和言论来身体力行的传播中国文化的宏美,让更多的人了解文物、知晓文物,将文物引入到普罗大众的日常生活中。

这些都是马未都先生为人们所带来的伟大作品,这些东西都是有价值的,是能够为人们授业解惑的。所以说,马未都是在不断的彰显他的个人价值,并把这种价值传递给更多的人。

3、利用新媒体方式,来为现代的人们提供更多的文化大品。

了解马未都的人都知道,马未都有很多视频节目在网上传播,有《观复嘟嘟》、《收藏马未都》、《国宝100》、《博物奇妙夜》等等。

这些节目都是马未都个人魅力和个人文化知识的大载体,通过这些节目,我们可以听到很多有关中国文化和 历史 的趣事、知识等,也可以学习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不仅仅是当做一种消遣,还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增长智慧的学习手段。

通过马未都的讲解,我们了解了很多以往不知道的东西,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看,马未都的文化可要比很多高学历的人要高啊。

总的来说,学历是我们接触这个 社会 的一个标签,但不是链接这个 社会 的武器。真正链接这个 社会 的武器是我们的真才实学,而拥有真才实学,那是需要不断的学习、研究和实践才能一步一步获得的。因此,不能仅仅以学历来去评判一个人是否有文化。

有时候学历 学问。

说一个我亲眼见到的事例,我的一个朋友报名上了一个硕士班,本来还挺替他高兴的。可是到了毕业写论文和答辩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个硕士学历是咋回事了。先是东拼西凑的攒出一份“论文”,然后到了答辩的时候老师都是提前打好招呼的,结果当然是顺利拿到硕士学位。

最近这个朋友又报了中国 历史 上第一所公立大学的博士,因为没有英语等级证书,竟然在百度上下载了一个英语培训机构的证书PS了一份,至于课题选项什么的都是找人代写的。

我这才理解到为什么中国的学历在国外让人家不承认和看不起。

博士学历都能造假还有什么学历不能。

孙庆国试答:

有学历不等于“有文化”,“有文化”不等于有学历。

用一句“抬杠”的话,孔子什么学历?

如果用数学思维解释:

每个人是在最有文化和最没用文化区间内。即:每个人 [最有文化,文盲],孔子是万代宗师,国家(朝廷)没用给他颁发毕业文凭等着你马未都找人

“学历” “有文化”;

“马未都学历不高,但看起来很有文化”符合数学集合原理。

孙庆国:读了不到2年的高中,教了不到3年的学(民办教师),参加了4次高考(自学的高中教材)的机械工程师。

孙庆国:业余时间专注中高考30年,对中高考至今“不忘初心”、“痴心不改”、“死不改悔”、“顽固不化”、“一如既往”。

马未都不是看起来很有文化,而是确有文化。文化有两种,一种是从书本学习而产生的文化。另一种是从 社会 和从身边的环境这个大染缸中一点一滴熏染的具有为实践性的文化。虽然二者都在学习文化,学者型的文化构成和实践型文化的构成都离不开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与知识,但他们又是有区别的。

翰墨书道认为这个区别存在在于谁主谁辅的的情况。学者型是由书本知识然后融入实践,而实践型的文化构成则是唯实践为目的。这两种形式的文化虽然仍然以学者型为第一,这是从知识和文化方面来看到,但从经济方面来看,可能实践型文化的经济效益的确比学者型的文化要高一些。问题出在文化向经济的转化形式,一个是直接的,一个是存在过度期的。所以就会出现题主所说的情况。无论如何,学是他们的共同特点,虽然采取了方式不同。

但就马未都来说,说马末都文化程度不高,实在是存疑。马末都1955年生于北京,1981年就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今夜月儿圆》,而且是在《中国青年报》上,那时候马末都才26岁,说其没有文化似乎是不了解具体情况的呓语。

举个例子,我们的领袖毛主席若论学历也才是个师范生,但是他的书法、诗词,博士生导师也比不上呀!军事方面的才能更是无与伦比,像当代的军事专家与主席相较,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再说白石老人,也就念过几年私塾。还隔三差五还帮家里劳动、放牛。但以后却成了伟大的书画家、篆刻家、诗人。原因何在?就是每日坚持不懈,勤于观察。虚心好学,不耻下问。

像如今的各大美院,单说搞纯艺术的每年也不下成百上千。但能写入艺术史的又有几人?

由此可见才学的高低与学历是不成正比的。最终能否成大器,靠的是天长日久的磨练。

郑板桥诗云: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毫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从诗中可知,要想成一事,必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孜孜以求,慢慢沉淀,厚积薄发,最终成得大业。

为什么马末都的学历不高,但看起来很有文化,为什么?

学历指的是完成一整套的课程,并取得相应的学位。文化指的是道德的修养,实践的知识。

为什么有人说某人说的‘‘头头是道’’,就是指他把理论和实践加上自己的理解和分折相结合所得出的结论。所以,很多人听了以后觉得津津有味,很有道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理论, 社会 在不断的发展,不断的前进,很多理论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去完善,不断地通过实践中的检验,才能得出符合 社会 发展的真理。

所以,文化来源于课本,还需要到实践中去运用、完善。知识来源于 社会 和实际经验,但需要用文化去补充和表述,二者缺一不可。

以上观点,欢迎批评指点。谢谢。

确实如此! 社会 是边实践,边学习,实践出人材,古往今来就是如此!学历高,并不代表你什么都懂!马未都学历确实不高,但阅历丰富,了解许多,在 社会 中学习,在 社会 中研究!

朱元璋那一帮精英学历高的没有几个,但论兵法,排兵布阵,那帮精英几乎条条是道,对于《孙子兵法》有些是滚瓜烂熟,倒背如流。但文化几乎都是文盲! 社会 就是现实版的老师,让你学会一切!学历高,有文化,但并不代表你真懂!

赵本山学历并不高,马云也并不高,但都是精英。当代一些名人说过,只要爆发战争,进入持久战,就会淘汰一大批办公室将军,嘴皮子将军,完全就是实事求是。

学历高,文化高,但阅历不一定丰富,经验不一定多。 社会 经验,军事斗争,真正的精髓,书本上是学不到的,需要实践!

马未都送冯小刚绿松石拐杖,作为生日礼物,冯小刚是如何化解尴尬的?

有一次,冯小刚过生日时,马未都送给了他一根收藏了将近十年的绿松石拐杖。冯小刚接过拐杖时,脸都绿了,看上去怒气沉沉的。而他的朋友们则纷纷表示:“这哪有人过生日送拐杖呀!”

马未都送冯小刚拐杖

很多人都知道,马未都特别爱收藏古董。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他用40万元的成本开了一家酒吧,生意特别好,所以赚了不少的钱呢。他开的这家酒吧也有一定的名气,就连于谦都经常会去光顾。后来这家店生意不好了,赚不到什么钱,于是马未都就转行收藏起了古董。而他跟王朔、冯小刚的人都是好朋友,平时见面都能够聊的特别好,所以有一次,马未都就带着冯小刚去看他的古董,冯小刚参观后连连感叹:“收藏了这么多,都可以盖起小博物馆了。”

后来,在冯小刚过生日的时候,他邀请了很多朋友前去参加他的生日宴,而作为好朋友的马未都,自然也收到了邀请函。他在自己的“小博物馆”里面左挑右选,但始终没有选到一个自己觉得合适的礼物,后来他想了想,干脆就送个拐杖吧!马未都送的这根拐杖,那可是价值不菲呀,他自己收藏了将近十年了,材质特别特殊,入手的时候都要三百多万了,现在肯定升值了不少哇,这要是送给冯小刚,不仅能给自己长脸,冯小刚肯定也觉得特别有面子啊。

作为生日礼物

当他把这个拐杖包成礼物送给冯小刚时,冯小刚还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觉得这个盒子还挺长的,看上去很神秘的样子,于是他试探性地问道马未都:“这是什么好东西呀等着你马未都找人?”“等着你马未都找人你看看就知道了”,马未都一脸笑意地说道。马未都说完后,就当着所有人的面把礼盒给打开了。当冯小刚看到盒子里的东西时,脸都绿了。接着,马未都又继续说道:“这是一根用绿松石做的拐杖,这可是我精心挑选的呀,寓意很好的,有吉祥长寿的意思呢!”

当时,在场的冯小刚朋友们都在小声地议论着:“这哪有人家过生日送礼物的呀,就算你寓意再好,也不能送拐杖啊,就跟指望着人家早点腿瘸似的,别的东西难道就没有好寓意吗?”马未都也感受到了场面的尴尬,他之前似乎并没有想到送拐杖不好,觉得现在好心办了坏事儿,还真是有点不好意思。冯小刚哪能让自己的生日宴搞成这个样子呀,传出去还不得让人看笑话,他连忙救场说:“眼光不错呀!这我老了以后,能有这么贵重的拐杖用,那面子十足啊!”

冯小刚自嘲化解尴尬

不得不说,冯小刚的处理还真的挺恰当的,在这样的场面如果不给马未都台阶下,那还真是显得有点不合适啊。再说了,马未都事先并不觉得送拐杖有什么不好,还是听到了冯小刚朋友们的议论,这才反应过来送拐杖确实不好,所以他并不是有意的。朋友送个拐杖本来就是好心好意,只是没有考虑那么多吧了,所以冯小刚这样的做法也能够很好的缓解了现场的尴尬,不至于让好朋友马未都丢了面子,也能够让在场的朋友们理解。

  • 评论列表
  •  
    发布于 2023-01-09 14:41:47  回复
  • 是后天的学习能力强,加上悟性高和肯钻研,反而能给人既有文化又有能力的感觉, 马未都 便是这样的一个人。马未都1955年于北京出生,祖籍山东荣成,由于那个年代的特殊性,他只读到四年级便没再读书了,然后下乡当知青,回城后又
  •  
    发布于 2023-01-09 12:48:09  回复
  • 的大家,民族文化的传播者,这样的人,何须再用学历来衡量? 他最高明的地方在于他不仅仅是一个收藏家和商人,他还有民族大义,有情怀,比如:他创办了 观复博物馆 ,将自己的
  •  
    发布于 2023-01-09 14:22:16  回复
  • 2009年:2月02日播出 马未都说漆器收藏(一)早期漆器2月03日播出 马未都说漆器收藏(二)唐宋明清的漆器2月04日播出 马未都说漆器收藏(三)动刀的漆器
  •  
    发布于 2023-01-09 15:07:28  回复
  • 位。这样的优异成绩,让马未都成为全国的名人。从以上马未都的经历来看,可以看出马未都是一个特别爱学习、爱读书、爱研究、爱钻研的人,因为我们都知道,要想在文学创作上有所成就,以及拥有鉴别文物的能力,都是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研究的。这些都是考验一个人真实能力的技术活,如果没有实打实的能力,马未都也获得不了

发表评论: